人物
最美建材人 | 中材節(jié)能蘇海榮:赴阿聯酋的最美逆行者
來源:中材節(jié)能 發(fā)布時間:2021-11-11今年是建黨100周年
百年征程中我們留下很多美麗感人的足跡
當下仍在續(xù)寫
今天跟大家分享第59位“最美建材人”
來自中材節(jié)能蘇海榮的故事
中材節(jié)能 蘇海榮
我是蘇海榮,是中材節(jié)能股份有限公司阿聯酋UCC二期項目部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孩,是項目部上唯一的中方女性職工。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的境外工作生活增添了一些不平凡。
2021年夏季,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漸趨好轉,海外疫情卻呈蔓延之勢。面對疫情,有人選擇回國;有人選擇堅守原地,他們堅守平凡初心,他們像一粒塵土,隨處可見,他們更像一盞燭光,在平凡崗位閃耀光芒。
身在海外,心系國內
在疫情暴發(fā)初期我選擇返回項目部,駐扎在拉斯海馬酋長國距阿曼邊境10公里的項目現場。因為此時項目正處于最緊張的時期,所以我選擇與項目部的同事一起并肩作戰(zhàn)。我也問過自己不害怕嗎?怕,當然我也很怕。我可以選擇疫情過后再返回現場,但是考慮到現場的需要,我決定在大年初八準時啟程,跨越6000多公里,回去堅守工作崗位。勇敢不是無所畏懼,是明明知道害怕,卻要勇往直前。
疫情防控時期,蘇海榮工作照片
當時阿聯酋境內還未發(fā)現病例,項目部是從新聞報道中了解到國內疫情不容樂觀,及時采取行動,想要為同胞盡一份綿薄之力。我在項目現場從國內的家人和同事處了解到口罩供應緊張,基本上處于買不到的狀態(tài),因此我決定聯系當地的朋友和老鄉(xiāng)詢問口罩的采購事宜,基本跑遍了拉斯海馬的各個大小藥店。由于每家藥店的現貨都有限,我一直尋找到晚上也所獲不多,為了能盡快將收集到的口罩寄回公司,趕在當天郵局下班前的最后一刻將口罩寄出。我知道此次寄回去的口罩數量遠遠不夠,于是給每家藥店留了聯系方式,再三叮囑一旦有貨立刻聯系。
在國內疫情暴發(fā)的關鍵時期,阿聯酋UCC二期項目部往國內郵寄了三次口罩,共計醫(yī)用口罩1000個,N95口罩200個,雖然數量有限,但是我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國內的同事和朋友送去遠在海外的關心。
蘇海榮“出征”
阿聯酋作為中東地區(qū)的重要交通樞紐,是阿拉伯國家第一個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國家。隨著三月份疫情在全球逐漸蔓延,阿聯酋國內也進入了緊急防疫狀態(tài)。我又緊急聯系當地朋友幫忙采購項目部急需的防疫物資,緩解了項目部的燃眉之急,并主動申請成為項目部抗疫一線志愿者,積極投入到項目現場疫情防控戰(zhàn)斗中。
抗疫小衛(wèi)士,大顯身手
作為現場的翻譯,除了常規(guī)翻譯工作、與業(yè)主的聯絡溝通、現場人員簽證的辦理、與當地供貨商聯系溝通現場材料采購等日常工作之外,我還搖身一變,成為了項目上的一名“抗疫小衛(wèi)士”。工廠里、辦公室里、班車上、宿舍里總是可以看到我要么拿著體溫槍、要么拿著消毒瓶、要么拿著口罩分發(fā)給大家的身影。
由于文化和思想上的差異,“抗疫”工作起初進展并不順利,我們一再發(fā)郵件要求業(yè)主對疫情引起重視,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只好一遍遍地撥打業(yè)主的電話反復強調,甚至與他們印度總部的領導溝通,最后是直接去了業(yè)主辦公室,主動幫助他們制作防疫標語,張貼在辦公區(qū)域的醒目位置。一次次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于打動了業(yè)主,他們感動于我的執(zhí)著、佩服于我的毅力,更體諒了我們經常說的“保護自己就是保護他人”,最終業(yè)主也開始采取防疫措施,配合項目部佩戴口罩,測量體溫等。
蘇海榮給同事測溫
除此之外,項目部還加強了對我們工人工作區(qū)域的管理。特別是在三月份停窯對接期間,工人們24小時連續(xù)倒班,就這樣工作了一個月,業(yè)主同時進行窯的檢修,同一時期在同一個工作區(qū)域有多家當地分包與我們的隊伍一起工作。由于當時業(yè)主對疫情還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在此期間,現場的工作環(huán)境和條件給防疫工作增加了難度。為了保證工人的安全,項目部也連續(xù)奮戰(zhàn)一個多月沒有休息,我更是不敢有一刻大意,每天拿著測溫槍和口罩去現場檢查,抽檢工人體溫,并時刻提醒我們的工人和水泥線檢修工人保持距離。
本著保護他人就是保護自己的想法,一直到項目結束我每天都會帶著口罩去現場的各個工作區(qū)域檢查,一旦發(fā)現有沒戴口罩的工人,我都會立即給他們發(fā)口罩,并指導他們如何正確佩戴。同時,我也在現場比較顯眼的地方張貼了很多提醒大家戴口罩,保護自己及他人的標語。
項目現場翻譯
三月份之后,阿聯酋的氣溫逐步升高,我再次當上了“臨時小護士”,如在現場有工人中暑,我總是第一時間帶著口服補液鹽和水去現場;有小磕小碰需要去醫(yī)院檢查的,我也是第一時間送他們去UCC廠里的醫(yī)務室或者附近醫(yī)院。
除了“抗疫小衛(wèi)士”“臨時小護士”之外,在項目部我還有另外一個稱呼——“臨時理發(fā)師”。由于受疫情影響,外出理發(fā)也受到了一定限制,我在外出采購的時候買了一套理發(fā)工具,利用休息時間為項目部同事理發(fā)。雖然不是專業(yè)理發(fā)師,所幸大家對我的手藝還是比較滿意的。項目上沒有廚師,都是項目部的同事一起做飯,作為一名正宗的陜西女子,我做的面食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手搟面、刀削面也是深受項目上同事的好評。
“理發(fā)師”小蘇
翻譯官小蘇,越來越精通
當然除了這些,作為一名現場翻譯,我的本職工作也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業(yè)主甚至經常開玩笑的說我是“Engineer Su”??墒亲畛醯浆F場的時候并不是這樣的,我也是實實在在地經歷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雖然崗位是翻譯,但剛剛接觸這個崗位的時候,一大堆的專業(yè)詞匯還是差點讓我崩潰。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口音,雖然項目是在阿聯酋,但是業(yè)主的負責人卻來自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初到項目部的我既不了解項目的情況,也不了解專業(yè)術語,更聽不懂五花八門的口音。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當時身邊的同事和分包也來自五湖四海,各個都說著一口濃厚的方言。所以第一個星期的現實狀況就是作為一名中英文翻譯,不但聽不懂英文,甚至連中文也聽不懂。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個星期,現場經理說,“小蘇,走,我們去清點工具和設備?!币老∮浀矛F場經理說了一串設備和工具名稱,我當時就傻傻地站在那里——連這些工具的中文名字都沒有聽過,要如何翻譯呢。到現在回憶起當時的狀態(tài),我依然能清晰地感覺到那時每天的緊張、焦慮和巨大的壓力。但是, 或許是我的性格比較好強吧,越是做的不好,就越是想要做好,所以我便下定決心,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熟悉現場的情況。因此,只要是項目部的同事去現場,我就跟著,不懂就問,主動去適應業(yè)主的口音。這其中我不得不感謝項目上的同事,業(yè)主和監(jiān)理對我的包容和耐心,在他們的幫助下,通過不斷地學習,慢慢地積累經驗,現在跟業(yè)主開會,哪怕他們說到一些比較生僻的專業(yè)單詞,我也能立刻反應過來。“engineer Su”的稱號就是這么來的。
蘇海榮生活照
疫情面前,誰都無法置身事外。每一場特殊戰(zhàn)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戰(zhàn)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會涌現一批無畏的勇士。作為項目經理助理和現場翻譯,我也在自己的戰(zhàn)場,和大家一起默默貢獻著自己的小小力量,我的工作或許平平淡淡,但我依然想用敬業(yè)的精神、無私的奉獻和艱苦的戰(zhàn)斗驕傲地告訴大家——我是中國建材人!